当前位置:首页 > 车友家族 > 正文

严打改装车背后:车主的真实声音

国家对于车辆改装的监管,其重心并非仅仅在于限制动力上的激增,如从50匹提升至500匹,更为关键的是防范车辆重量上的非法增加,比如将50吨的载重擅自提升至500吨。过往,改装车辆常被视为非法行为,全面禁止;而今,随着运良与长城携手推出国内首款合法量产的第三方改装车型,监管的重点转向了打击非法改装行为。

为何对改装车辆持谨慎态度?原因在于,每一款车型在投放市场前,都需历经严苛的设计与测试流程。其配件的质量、耐久性、传动比等参数,都是经过精心计算与平衡后的最优解。一旦进行改装,便可能打破这种平衡。而改装店是否具备重新建立这种平衡的能力,则是一个未知数。

坦克300为例,这是一款备受好评的车型。然而,一些网红为了追求个性化,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装:加大轮胎尺寸、加宽车身、升高底盘。然而,他们往往忽视了改装后的车辆匹配问题,如轮胎尺寸增大却不调整齿比,导致2.0T的动力系统变得如同1.0L自然吸气般孱弱。一脚油门下去,车辆不仅未能疾驰,反而可能让变速箱和分动箱承受不住而损坏。于是,这些车主便在网上对厂家进行指责。

同样,改装车辆时若盲目追求外观的炫酷,如使用负值轮胎、加装法兰盘、安装宽体套件等,可能会影响到车辆的操控性能。一旦转向时出现异响或损坏转向机、转向拉杆等部件,车主们同样会迁怒于厂家。

此外,对于悬挂系统的改装也需谨慎。无论是升高还是降低底盘,都可能对悬挂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一旦悬挂系统失效,车辆将失去控制,后果不堪设想。

合法改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然而,要实现合法化,就必须通过国家认证。这包括认证配件的质量、安装的工艺以及搭配的合理性。然而,目前这些方面都没有现成的标准可循,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制定。而由于中国尚未形成成熟的改装文化,这一小众市场的经济效益可能无法弥补投入的成本。因此,在权衡利弊后,相关部门往往选择对改装行为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。

车主二:

那些廉价的贴纸、山寨风格的包围与尾翼、小作坊出品的阀门排气,以及无品牌、无质量保障、无安全认证的轮毂与刹车系统,无疑是“鬼火少年”与汽配城的专属标签,它们何时能与真正的改装文化相提并论了?改装,从来都不是为了吸引眼球的肤浅行为。

在众多姿态改装爱好者中,他们精心打造的车辆,或许无法赢得所有人的青睐,但那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却是显而易见的。从尾翼的选材、倒模的精度,到安装的严谨性,再到轮圈与车身的完美搭配,正品保证、齐边设计、合理的负倾角调整,这些无一不彰显着他们对改装的尊重与热爱。他们深知,真正的改装是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,而非表面的浮夸与张扬。

对于那些专注于赛道竞技的改装车友而言,他们更关注车辆的性能提升,而非外观上的花哨装饰。在他们眼中,大尾翼、大包围、炫酷拉花等不过是增加车重、浪费预算的累赘。他们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轮胎、轮毂、刹车系统、避震器等关键部件的升级上,以及研究胎压、避震调整、轻量化改造等专业领域。他们的目标是在赛道上不断刷新圈速,追求极致的驾驶体验。

当然,不可否认的是,改装文化中确实存在一些负面现象,如装可爱、非法飙车等。但正如任何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遭遇波折与挑战一样,我们不能因噎废食,全面禁止改装。相反,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改装文化,倡导适度消费、安全驾驶的理念。对于那些街头飙车、炸街扰民的行为,我们坚决反对并支持相关部门予以打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