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关店4419家,4S店为何越来越不行了?是“新能源车”干的?
- 皮卡世界
- 2025-08-22
如果我问你:现在的汽车行业,到底是“红红火火”,还是“内忧外患”?
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说一句——“当然是好啊!”
毕竟,2024年,全国汽车产销量冲上了3140万辆,不仅创下了历史新高,还同比增长了4.5%。
怎么看都是一派繁荣!

但你要是去问问4S店的老板,他多半只会苦笑摇头。
因为就在这一年,全国有整整4419家4S店退网关门,门店数量自2021年以来,首次出现负增长;
更扎心的是——盈利的经销商只有39.3%,而亏钱的,达到了41.7%。
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反常:
明明车卖得越来越多,为什么4S店却“越来越撑不住”了?
这背后的原因,到底在哪?
今天,就用3分钟的时间,跟大家聊聊这件事情。
说到这个问题,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的,还是觉得——这或许只是“疫情的余波”。
毕竟,前几年的影响太大,消费也收得紧,门店日子不好过,好像也说得过去。
但在我看来,这跟疫情没多大关系,真正的源头——其实出在“新能源车”上!
说白了,新能源汽车热卖造成的内忧,也在不断蚕食传统 4S 店手中的鸡腿。
所以,4s 店的倒闭数量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快了!
这听着或许很费解,因为同样是卖车,咋就 “ 你死我活 ” 了?
这个,还得从两种销售模式说起。
先说新能源车,相信大家会发现:这种车型主要走的“直销模式”。
什么意思呢?
简单说就是,厂家亲自下场,不再依赖经销商,而是自己开店、自己定价、自己交付,整个过程全链条掌控。
像理想、蔚来、特斯拉,甚至比亚迪的海洋网、腾势直营体系,基本都是这么干的。
而直销的最大特点,就是“扁平化”。
你作为消费者,从下单到提车,几乎全程都在跟品牌打交道,不再有传统4S店里那一套:报价虚高、各种加装、谈价格像谈判……
因为流程简单,消费透明,自然就抢走了4s 店的很多生意。
另一方面,4S店这种“经销模式”的弊端,真的太多了。
说白了,就是那种“赚差价+靠返利”的老路子:
厂商把车卖给经销商,经销商自己压库存、自己搞销售,卖得好不好全靠自己扛。
这种模式在油车时代能跑得动,是因为车少、利润厚,市场也没那么卷。
甚至某种情况下,因为供不应求,还可以加价卖车——4s 店自然赚得盆满钵满!
但现在,情况不一样了!
车企一年几十款新车上,一茬接一茬更新换代:
经销商刚进一批车,可能下个月厂家就降价、上新款了,库存一下子就砸手里了。
你说卖吧,亏本;不卖吧,占库房、拖资金,越拖越难受。
更要命的是,厂家还经常“压任务”:
销量不够?罚款;不搞活动?返利没了。
等于说,赚钱的时候吃点肉,卖不出去全靠自己扛。
就这种情况,它们的倒闭数量,肯定就越来普遍了。
此外,更大的困境在于——很多老板已经“看不到希望”了。
以前生意不好,大家还能互相打气一句:“市场不好,熬过去就好了。”
可现在,这话谁还敢讲出口?
一边是新能源车突飞猛进,市场渗透率从6年前的不到5%,飙到了如今的50%以上;
另一边,是油车品牌集体焦虑,转型新能源、裁员、砍油车计划,全都提上了日程。
你作为4S店经销商,还在卖油车、压库存、指望补贴,可厂家那头已经把新能源直营提上了优先级。
就像你还在搬砖盖房子,开发商却突然说:“这地以后不建房了,要改成公园。”
那你这砖,还搬不搬呢?这,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!
说了这么多,但这意味着4S店会消失,经销模式会被淘汰吗?
其实也不一定。
因为很多新能源车企,也正在往“经销模式”靠拢。
至于说为什么?说白了,就是厂算了一笔账:
直营虽然掌控力强,但门店投入高、回本周期长,还得自己扛库存、扛现金流。
相比之下,经销模式能把资金压力、库存风险,统统甩给渠道商,厂家自己轻装上阵、专注营销和研发。
所以你会看到,哪怕曾经坚定直营的阿维塔、小鹏,如今也开始引入代理商、做二级渠道了。
对传统4S店来说,这也许就是一次“重返牌桌”的机会。
只不过,这次不是等着客人上门,而是要主动适应变局——角色得变,思维得变了。